今天折腾一下 iscsiadm,感觉这玩意儿有点意思,记录一下我的实践过程,省得以后忘。
我是想搞个网络存储,本地硬盘不够用嘛听说 iSCSI 这东西不错,能把远程的硬盘当成自己的本地硬盘用,就想试试。
第一步,当然是安装。
我用的系统,直接敲命令 yum install iscsi-initiator-utils
就装好。装完之后,我寻思这不得先看看有没有啥现成的目标(target)可以用。
然后就是发现(discovery)。
我敲个命令:iscsiadm -m discovery -t st -p 192.168.1.100
(这里 192.168.1.100 是我目标服务器的 IP 地址,你们用的时候记得换成自己的)。
结果,啥也没发现!报个错,说什么 "Connection refused",连接被拒绝。我当时就懵,这是咋回事?
就是一通排查。
- 我先 ping 一下目标服务器的 IP,
ping 192.168.1.100
,能通!说明网络没问题。 - 然后我去看目标服务器的防火墙,发现 3260 端口没开。这可是 iSCSI 默认的端口,不开怎么行。赶紧把防火墙规则加上,允许 3260 端口通过。
- 然后我检查一下目标服务器上的文件配置 /etc/* 应该是这个文件,没啥特别限制。
搞定这些之后,我再试一次发现命令,还是不行!这回报的错是 "No route to host",没有到主机的路由。我心想这不应该,网络明明是通的。
然后重点操作来!
我突然想起来,之前好像看到过一个说法,说是要先执行一个 "-o new" 的操作。我就试着敲下:iscsiadm -m node -T iqn.*-go:disklesstest -p 192.168.1.100 -o new
(iqn.*-go:disklesstest 这个是目标的名字,你们也要换成自己的)。
执行完这个命令,再执行发现命令,居然成功!我看到目标服务器上的 iSCSI 目标。
就是连接和使用。
我用 iscsiadm -m node -T iqn.*-go:disklesstest -p 192.168.1.100 -l
命令连接目标。然后用 fdisk -l
命令一看,果然多一块硬盘!
就是分区、格式化、挂载,这些操作就跟普通硬盘一样,我就不细说。
这回折腾 iscsiadm,虽然遇到一些问题,但最终还是搞定。感觉这玩意儿还是挺有用的,以后有需要还会继续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