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 `findnext` 这玩意儿的经历。这东西,听起来可能有点干,但实际用起来,特别是在处理一堆文件的时候,那感觉还是挺爽的。
当时具体是咋回事?
我记得那会儿是刚换个电脑,旧电脑上攒好几年的项目文件、代码片段、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笔记,全都一股脑儿拷到新硬盘的一个大文件夹里。当时就想着,先堆一块儿,回头再整理。结果,你懂的,“回头”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。
后来有一次急着找一个特定类型的文件,好像是一堆 `log` 文件,想看看某个老项目的运行日志。我的天,那个文件夹简直就是个“垃圾堆”,各种文件类型混杂在一起,手动翻?那得找到地老天荒去。
我知道有办法能找到符合条件的第一个文件。 用那个叫 `_findfirst` 还是 `FindFirstFile` 来着,反正就是类似的玩意儿,指定一个路径,再给个匹配规则,比如 `.log` 这样,它就能帮你把第一个找到的 `log` 文件给揪出来。这挺解决“从无到有”的问题。
但问题来,我那文件夹里 `log` 文件可不止一个,我得把所有的都找出来,或者至少是看看都有哪些。光找到第一个顶啥用?
这时候,我就琢磨开,找到第一个,那“下一个”咋找? 总不能每次都从头开始找,然后手动跳过已经找到的?效率太低。我翻翻以前的笔记,也顺手查查,这才想起来,配套的还有一个叫 `FindNextFile` 或者 `_findnext` 的东西。
它的作用,顾名思义,就是在你用 `_findfirst` 或 `FindFirstFile` 这类函数找到第一个文件后,拿着第一次查找返回的一个“凭证”(通常叫句柄或者 handle),接着往下找符合同样条件的下一个文件。
实际操作起来大概是这么个流程:
- 先用 `_findfirst` (或者类似的函数)带上我要找的模式,比如 `D:\我的大杂烩\.log`,去找第一个。
- 如果找到,它会给我返回一个“凭证”,并且把找到的第一个文件的信息(比如名字、大小啥的)给填到一个结构体里。
- 接下来是关键,我就进一个循环里面。在这个循环里,我先处理刚才找到的那个文件(比如打印个名字,或者拷到别的地方)。
- 处理完之后,我就调用 `_findnext` (或者类似的函数),把刚才那个“凭证”传给它。
- `_findnext` 就接着上次的位置,继续找下一个符合 `.log` 条件的文件。如果找到,它就返回成功,并且更新那个结构体里的文件信息;如果找不到,说明这个文件夹里所有符合条件的都找完,它就返回失败。
- 我就根据 `_findnext` 的返回值来判断,是继续循环处理下一个文件,还是退出循环。
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,效果拔群! 就看着程序自动把那个乱糟糟的文件夹里的所有 `log` 文件一个接一个地给列出来,或者按我的要求做处理。比起手动去找,那效率简直是天上地下。
所以你看,这个 `findnext` 单独看好像没但它必须得跟 `findfirst` 这类“开路先锋”配合起来用,形成一个“找到第一个 -> 处理 -> 找下一个 -> 处理 -> 再找下一个...”的模式,才能发挥威力,特别适合需要遍历处理符合特定条件的一批文件的场景。
那次整理完文件之后,我对这个“找下一个”的机制印象就特别深。虽然平时不一定天天用,但知道有这么个东西,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,心里就有底。这就是实践出真知,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