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,今天就来唠唠这个goagent
配置的事儿。这玩意儿,捣鼓起来不算特别费劲,但中间也确实走点弯路,正好记录下。
为啥要弄这个?
起初,就是感觉我手头跑着的那个Go写的服务,里头具体咋运行的,有点像个黑盒子。想看看它忙的时候到底在忙哪些地方可能慢吞吞的,得想办法弄点监控啥的瞅瞅。听人说可以用这种Agent来搞,就决定试试看。
动手开整
第一步,得先有这个Agent程序。
我就去网上找找。看介绍说,这东西得是个二进制文件,要么直接下现成的,要么自己编译一个。我想着自己编译可能更靠谱点,还能熟悉下过程,就选自己动手编译。
第二步,编译Agent。
找到源码或者构建说明,一般都有命令行的指示。对着敲命令呗,等会儿,还没报啥吓人的红字错误,顺利编译出来一个可执行文件。心里踏实一半。
第三步,让自己的Go程序用上它。
这是关键。光有Agent不行,得让我的业务代码在编译的时候把这Agent给“织”进去。看文档翻半天,发现一个挺怪的参数,叫啥 -toolexec
。说是可以在编译的时候,指定一个工具来“插手”编译过程。
- 具体咋用?就是在原来的
go build
命令后面,加上-toolexec=
然后跟上刚才编译出来的那个Agent文件的路径。 - 后面可能还得跟上点Agent自己需要的参数,比如文档里提到的
-a
之类的,照着加上就行。
大概就是 go build -toolexec=/我放agent的路径/go-agent -a ./...
这么个意思。
第四步,重新编译我的项目。
改完编译命令,重新编译我的Go项目。这回编译明显感觉慢不少,估计就是那个Agent在后台分析代码、加东西啥的。只要能成功编译出程序文件,慢点就慢点。
第五步,跑起来看看效果。
编译完成后,拿到新的程序文件。启动!跑起来!先看看会不会直接崩掉。还程序正常运行起来。
接下来就是看监控效果。这通常需要配合一个后台系统来看数据。我之前按照Agent的要求配下后台地址啥的(这一步看你用的具体是哪个Agent,说明文档里肯定有)。稍微等一会儿,后台那边果然开始陆陆续续收到数据,能看到一些关于我那个Go程序内部运行情况的图表和数字。
总结一下
配置这个goagent
(主要是指这种Go语言的探针、代理工具),核心就是搞定两件事:
- 拿到或者编译出Agent程序本身。
- 在编译你自己的Go项目时,通过
-toolexec
参数告诉Go编译器:“编译的时候,用这个Agent程序来掺和一下”。
后面就是根据具体Agent的要求,配置好数据往哪发之类的。虽然过程听起来可能有点绕,特别是那个 -toolexec
参数,一开始看着确实有点懵,但实际操作一遍下来,也就那么回事。弄完之后,能看到程序内部的运行状态,心里确实踏实多,以后排查问题估计也能快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