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玩 `rm -rf` 命令的那些事儿,绝对是血泪史!
说起来,刚开始接触 Linux 的时候,`rm -rf`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我的噩梦。为因为我手残!
啥也不懂,就照着网上教程敲命令。那时候年轻气盛,觉得 `rm -rf` 特别牛逼,删东西那叫一个干净利索,不留一丝痕迹。
第一次出事儿是这样的:当时我要清一个临时文件夹,里面乱七八糟的,就想着直接 `rm -rf 文件夹名` 搞定。结果?手一抖,文件夹名没敲对,直接把上级目录给删!当时我就傻眼,脑袋嗡嗡的。
完! 里面还有一些重要的配置文件!- 赶紧找备份,还好之前有备份的习惯,不然就真的欲哭无泪。
- 从那以后,我就特别小心,每次用 `rm -rf` 之前,都要用 `ls` 命令再三确认,保证自己删的是对的。
后来我又学到一个方法,就是用 `mv` 命令代替 `rm -rf`。
啥意思?就是我不直接删除文件,而是把要删除的文件或者目录移动到一个“垃圾箱”目录里,然后定期清理这个“垃圾箱”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,万一误删,还能从“垃圾箱”里找回来。
我还试过设置 `alias`,给 `rm -rf` 命令加个别名,比如 `alias rmr='rm -i'`,这样每次删除的时候都会有提示,让我确认一下,避免手滑。
还有就是权限的问题,有些服务器会限制 `rm -rf` 命令的使用权限,只有特定用户才能用。这样也能减少误操作的风险。
总结一下我的经验教训:
- 千万要小心! 用 `rm -rf` 之前,一定要再三确认,可以用 `ls` 命令或者 `tree` 命令查看目录结构,确保自己删的是对的。
- 养成备份的习惯! 重要文件一定要定期备份,以防万一。
- 考虑用 `mv` 命令代替! 把要删除的文件移动到“垃圾箱”目录,定期清理。
- 设置 `alias` ! 给 `rm -rf` 命令加个别名,增加确认提示。
`rm -rf` 虽好用,但一定要谨慎!血的教训!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大家,避免踩坑。
免责声明: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,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您通知我们,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@88.com,深感抱歉,我们会做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