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在Android开发中琢磨的“退出APP”这事儿。别看这仨字简单,里面的门道可不少,特别是应用稍微复杂点,界面一多,想完全退出,还真得费点心思。
我那会儿刚上手,退出就直接用`finish()`,心想这不就完事儿了吗?结果,应用是退到后台了,但有些服务还在跑,耗电不说,搞不好还偷偷摸摸上传数据,想想就后怕。
后来我在网上搜罗了一圈,发现各种退出方案五花八门。有用`*(0)`的,有发广播通知所有Activity `finish()`的,还有自己维护一个Activity列表,然后循环`finish()`的。看得我眼花缭乱。
我琢磨着,这`*(0)`太暴力了,直接把虚拟机都给干掉了,万一应用里还有没保存的数据,岂不是凉凉?发广播通知又太麻烦,每个Activity都要注册监听,代码量蹭蹭往上涨。维护Activity列表倒是靠谱,但要考虑各种情况,比如Activity启动模式、跳转逻辑等等,稍不注意就漏掉一个。
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动手,一步步摸索。我得搞清楚Android的Activity栈是怎么回事。Activity就像叠罗汉一样,一个叠一个,`finish()`只能干掉最上面的那个。如果我想把整个应用都退了,就得把所有的Activity都干掉才行。
我的思路是这样的:
- 1. 创建一个专门用于管理Activity的类,就叫`ActivityCollector`。
- 2. 在每个Activity的`onCreate()`方法里,把当前的Activity添加到`ActivityCollector`的列表中。
- 3. 在每个Activity的`onDestroy()`方法里,把当前的Activity从`ActivityCollector`的列表中移除。
- 4. 创建一个`exitApp()`方法,遍历`ActivityCollector`的列表,然后调用每个Activity的`finish()`方法。
听起来很简单,对?但实际操作起来,还是遇到了一些坑。
比如,有些Activity是用`startActivityForResult()`启动的,`onActivityResult()`方法里可能会更新一些数据。如果直接`finish()`,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。我就加了个判断,如果Activity正在执行`onActivityResult()`,就先暂停退出,等`onActivityResult()`执行完再`finish()`。
还有,有些Activity可能会启动一些异步任务,比如网络请求、数据库操作等等。如果直接`finish()`,这些任务可能会被打断,导致数据不一致。我就在`exitApp()`方法里,先取消所有的异步任务,然后再`finish()`。
我还加了个“二次确认”的功能。在退出之前,弹出一个对话框,问用户是否确定要退出。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误操作,也给用户一个后悔的机会。
折腾了好几天,总算把这个“退出APP”的功能搞定了。虽然代码看起来不复杂,但里面的细节可不少。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,我就有经验了。
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实践,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。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,欢迎分享!毕竟技术这东西,就是要不断学习、不断进步嘛
退出APP这件事儿,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考虑各种情况。只有把细节都考虑到位,才能真正做到“优雅退出”。